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新冠”? 请收下指南

2023-03-01 10:51:43  阅读 53 次 评论 0 条

海南日报记者马珂

凯丽环球省中小学开学在即,省疾控专家表示:“春季也是凯丽钻石团队疫情高发季节,再加上开学季节的到来,让学生返校后处于人群密集的环境中,除了Calerie日常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外,各位家长更要注意预防传染性疾病

入学后如何预防新冠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构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对校园疫情防控进行了具体指导。

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新冠”? 请收下指南

省疾控专家表示,根据指导方针,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工作力量加强师生日常健康监测,督促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喉痛等症状时,不带病去学校上班学习。 上学前一周,学生应每日进行体温测量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临床症状观察等健康自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应检查抗原或核酸,如检查发现病毒感染,如实向学校报告,并延迟上学师生返校后连续7天进行健康监测,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 入校时测量体温,发现发热等症状,及时采取留观等相应措施。

有必要预防这些传染病

省疾控专家提醒,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十分重要,同时也不能忽视常见传染病。 校园是师生聚集的地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诺瓦克病毒腹泻等可以在人群密集的校园内传播。

比如流感。 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通过咳嗽、打喷嚏等空气飞沫传播。 它表现为急性发病、发热(39至40),伴畏寒、畏寒、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接触患者1至7天发病,各学段儿童、青少年易感染。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每年流行季节前接种,免疫力持续一年。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脚、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少数重症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炎、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心肌炎等并发症。 父母如子女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带子女就医。 对6月至5岁儿童来说,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是预防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的最有效方法。

诺瓦克病毒高发期,特别是在学校、餐厅、医院等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目前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尚无特效药物,以保健品和对症治疗为主,但无需过度紧张。 那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因为病情轻微,康复后良好,康复后无后遗症。 面对诺瓦克病毒的时候,其实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例如: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 注意饮食和饮用水卫生,不食、不洁、无证食品等。

专家表示,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传染病防控,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拥挤的地方,每天及时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 比如孩子有发热症状就量体温,孩子有发热、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就要自觉戴口罩就诊。 孩子需要居家隔离治疗的,父母应当督促孩子在家休息,避免与其他同学接触,不参加校外辅导班等活动,避免疾病传播。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本文地址:http://calerie.ziyouea.com/p/131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凯丽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