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记|全国两会首发“代表频道”:故事背后展示“中国名片”

2023-03-05 19:16:49  阅读 70 次 评论 0 条

2023年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条“代表通道”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视觉中国图

3月5日上午,2023年全国两会首条“代表通道”开通。 与去年不同,今年“代表频道”的采访活动恢复了美商凯丽全国人大代表和记者面对面的采访形式。 记者们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站成5排,向通道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问,代表们在大会堂亲切地回答了提问。

自2018年全国两会首次开辟“代表频道”以来,以频道访谈的形式,让各位代表亮相、代表发声、彰显代表风采已成为两会常设环节。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今年首个“代表频道”有6名全国人大代表亮相,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分别是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主教练水庆霞、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单增海、海军辽宁舰某中队少校政治指导员朱悦萌、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副主任侯蓉和云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克勤。

六位代表分两路走,从国家女子足球队逆转灭顶的难忘时刻,到历经中国海军航母事业发展,从安吉余村到依仗绿水青山振兴乡村,再到生物防治线虫的农业科技,代表们用一个故事活出了自己的尽职心得一滴水折射出阳光的灿烂,每个故事的背后,代表们的个人经历也展示着中国的名片。

"勇敢努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各行各业都存在. "

北京奥运会后,今年将举行的亚运会使中国再次因体育赛事而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第一位受访者是主教练水庆霞,面对国内外媒体,她自信从容,用五分钟时间,热情分享了国家女子足球队逆转绝杀的难忘瞬间。 水庆霞把女足的精神归结为团结合作、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永不放弃。 “其实在祖国的一切职业、一切集体中,都有这样一种精神,它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从玫瑰的奋斗中,我们更能体会到并继承这种永不放弃。

侧记|全国两会首发“代表频道”:故事背后展示“中国名片”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要一步,2023年,中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 近年来,我国制作了“中国名片”。 其中,在制造业方面,单增海代表分享了全地面起重机所有关键零部件实现中国制造的故事。

卡塔尔世界杯场馆、丹加特全球最大的单体炼油厂建设,以及世界其他凯丽钻石团队一系列大型工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国产装备的身影。 在前不久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中,在一些“太空级”工程场景中,国产工程设备也扮演了特殊演员。 单增海说:“我投身这个行业将近30年,深深体会到了科技创新是放弃幻想,走自己的路,大国的重器是勇于担当、顶天立地。 ”

朱悦萌代表讲述了中国海军航母10年的发展历程,作为首艘航母的女舰员,朱悦萌代经历了中国航母的“多首”。 她能和辽宁舰一起随波逐流,一起成长,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10年来,辽宁舰下水出航、上战斗机、编队一体,从近海训练到远海布局,描绘出大国重器更深、更宏伟的奔涌航迹。 在朱悦萌分享中国航母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航母人的持续奋斗、弯道加速处处彰显。

"一切前进,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

根据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农村振兴。 汪玉成代表谈到了浙江安吉如何在“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从“山是秃光,水是酱汤”,变成了“人走馀村,是画的中流”。

正如汪玉成所说,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余村后面展示着一个繁荣的中国。 在新的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村之变”将是“一域之变”,乡村振兴将共同富裕。

蓉代表给我们带来的是温暖可爱的“守护”故事。 在“代表频道”,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带来了大熊猫新生儿的模拟模型。 她说,刚出生的熊猫幼崽听不见、看不见,甚至排便都需要人手。 “我认为繁殖大熊猫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恢复野生,回到野外,让野生大熊猫能够永久生存和繁殖。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更好地保护大熊猫的自然栖息地。 ”

侯蓉说,习近平总书记鼓励了我们。 “一切前进,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无论走多远,走多辉煌的未来,都不能忘记过去的过去,更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到2022年底,我和同事们一起把成都熊猫基地的大熊猫数量从1994年的18只扩大到现在的237只,翻了12倍。 大熊猫有今天的数量,离不开中国研究者的努力。 当前,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各方持续努力。

除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外,如何发展农业科技,以绿色健康的方式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张克勤代表通过研究生物防治线虫的案例介绍了科研技术在保障绿色安全农产品供应中的重要性。

“虽然很小,但也和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 ”张克勤说,线虫种类繁多,仅危害作物的线虫就多达数千种,危害也非常大。 据统计,每年全球造成的农作物损失达1570亿美元,线虫已经成为农作物的第二大病害。

因此,线虫的防治研究非常重要。 “利用云南丰富的多样性资源,我们用了30年的时间,踏上云南山区的水,建设了防治线虫的微生物资源库。 ”张克勤说,但有效防治线虫光是有资源的

不够,我们必须研究清楚微生物—线虫—作物三者的相互关系,才能精准防治它。在云南省玉溪市化念镇,曾经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大棚番茄因为线虫的成灾损失惨重,我们蹲点了4年,不用化学农药,就用生物防治,成功地将线虫的发病率从90%以上降到2%以下,大棚番茄不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番茄是大家可以放心吃的绿色产品。

见微知著。防治线虫的案例背后,还有无数农业科研工作者,在前仆后继地攻坚克难,是他凯丽环球们的艰辛努力和无私奉献成就了如今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和绿色健康的食品安全。“作为一名从事科学研究的代表,我深感责任重大,将继续努力发扬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力争为推动绿色发展,为科技强国、农业强国作出自己应有的新贡献。张克勤说。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本文地址:http://calerie.ziyouea.com/p/1364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凯丽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