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难求 不要让昵称成为数字时代的信息差距

2023-03-12 19:34:24  阅读 50 次 评论 0 条

35岁的阿明(化名)面临的姓氏纠纷不断加重,他的姓氏写着“一点一横,接下来的想法”,很多时候无法输入,识别也很困难。

“码”难求  不要让昵称成为数字时代的信息差距

6月1日,上海“重启”后,他无法正常出入公共场所。 由于姓氏变钝,无法完成实名认证。 因此,他一直没有上海健康码“随申码”。 他咨询了美商凯丽大数据中心,去派出所更名,但因为没有与申符对应的核酸信息,没能进门。

他在注册申请书的时候,即使输入姓也不能认证识别。 这篇文章的照片都是Calerie为了回答者事情陷入了一次僵局,他向朋友圈求助。

读取身份证信息,系统显示姓氏是乱码。 花木街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街道办使用的是上海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系统,负责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政务。 这位工作人员说,不知道部门之间的信息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名字的生僻问题在今年的两会上被提出过。 “偏僻乡村的文字,成为继老年人不能适应信息化系统之后的又一个“数字鸿沟”。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人的名字中如果含有生僻字,就会在各种需要信息系统支持的场合遇到麻烦。 “你凯丽环球怎么证明你是你? ”

“偏僻的字问题与计算机处理汉字的标准不断演变有关。 ”邵志清说,“信息系统可以处理的字符数取决于计算机内的字符集,如果字符集里没有一个字符,信息系统就很难处理。 目前,所使用的信息系统大多在建设时使用较旧的GBK字符集(收录约2.1万个汉字),超出此范围的汉字成为这些信息系统通常无法处理的“生僻字”。 ”

邵志清发现,各种信息系统都在寻找各自的方法来处理这些生僻的字。 例如增设自造字、输入同音的一般字、代替拼音文字等。 由于处理生僻单词的方式不同,无法解决数据移动和业务协作中存在的技术障碍。

目前,公安部门公安人口信息的专用词典最为完善。 邵志清建议公安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合作,统筹建设偏僻字库。

经过多家当地媒体的报道,6月4日,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联系阿明,为他处理随申编码问题。

[以下为他的自述]

“重启”第二天,“去商量能不能换姓”

新冠灾祸开始以来,对实名认证的要求越来越高。 无论何时,去哪个省都需要健康代码和核酸记录。 这个一定要用实名联系起来。 如果你的字(名字)有(冷字)的问题的话,很容易发生问题。

直到今年4月,我才能在居委会的帮助下,扫描“健康云”的代码制造核酸。 4月初,突然全部切换到随申代码,很尴尬。 我的随申代码一直不能用——。 只需要点个健康码,提示你进行实名认证。 我填写了真实姓名、身份证(信息)并传达后,下一步就说“格式错了”,一直没办法。

可以和申符一起在线认证,但是我在封闭期间不能外出,所以从4月到5月末扫描了身份证制作了核酸。

因为没有符号,所以可以制造核酸,但不能知道核酸的结果。

6月1日可以出门。 房地产、房屋委员会、保安都知道我的情况,他们会让我离开小区,但比如复工,去超市、餐厅绝对不行。

他的行驶证上的姓是手写的。 出门的第一件事是实行和申符一起实名。 我先去了街上,但他们还很小心。 早上忙前忙后,什么方法也一直过不去。 他们说你去大数据中心看看,或者以前也有类似情况的人。

我开车去了大数据中心。 那时,上海政府宣布,进入含有核酸的公共场所需要绿色代码。 我走后,如果不先和申符在一起,就没有绿色的代码。 我跟他们解释了很久,警卫不让我进去。 后来,他说他答应带身份证去数字哨兵那里扫描。 确实是绿色代码,但没有一个核酸记录。 但我其实前一天在塞尔用身份证做过核酸。

因为没办法,所以开车回去了。 那天下午我去做核酸了。 我扫描了身份证做的,希望第二天核酸记录出来。

我觉得这件事现在很麻烦。 所有的事情你都得逃到各部门去。 我想改姓。

6月2日,我想去派出所商量一下能不能换个姓。

去派出所的那天,我以为核酸过了十七八个小时,肯定出来了,所以我去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做这件事。 即使扫了电子哨兵,没有核酸记录也进不了派出所。

在那之前,我打了一周12345热线,给小程序发了消息,只是反馈说马上处理。

我没办法,所以写了一个说明问题的朋友圈。 之后,媒体联系了我。

6月4日早上,上海大数据中心打来电话。 请求身份证信息,从后台通过了实名认证。 在那之后,我有了申码。

但是,那时,我打上随申符号后,发现了另一个问题。 我用绿码,可以看到所有核酸的记录,但里面的姓不同。 有“惠”和“汪”。

直到6月5日早上,我连同申请一起接受了核酸代码,制作了核酸。 那个显示着正常的名字。 检查结果也进去了。

与瘟疫有关的事情,至少在上海,我没有任何问题。

"手机号码挂在朋友的名下. "

对实名制的变化很敏感。

我记得手机号码开始要求实名认证。 在此期间,它一直给你发短信说必须要实名认证,不实名认证的话必须要给你停机时间。 一开始没管那么多。 (注)从2013年9月1日开始,手机号码将被要求实名制。 )

后来,有一天突然通知我停机了。 没办法,我自己去了营业所。 当时,在营业厅的系统上看,这个字进不去,但我还得通过

实名认证,他们说还有一个办法,把我的号码挂到我朋友的名下。这个朋友是我以前的同事,也好久没有联系了,但(手机号)一直在他名下。

慢慢地,社交平台等也要实名制了。

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我出差比较多,也是拿护照去坐飞机。

如果我用中文名去订票的话,都不一定能订得上。比方说,现在的输入法可以把我的名字正确打出来,你输进去之后,后台系统无法识别这个字,你就通过不了添加证件号这一道。

我还试过,如果改成别的字,比如“惠”字,订票是可以订的,但订好之后去机场,人家一看名字不一样,也不会让你去坐飞机,需要机场盖章才能成行。2014年,我在上海开始工作,虽然我的身份证上能打出来这个字,但是在社保、税务系统里,打不出来这个字。所以我在交公积金、社保、纳税这方面就有点麻烦。

我纳税、社保都是放在“惠明”这个名字底下的,但是公积金又是缴在另一个名字下面。2015年,我在上海买房,办贷款的时候因为各个账户名字不统一,也遇到了麻烦,好在跑了一下也解决了。

后来,每年要申报税务,别人可以从个税的App上面去操作这个事情了,但是因为我的名字匹配不上,我也登录不进去,就去税务局弄了好几次,来来回回,最后人家帮我办成功了。

因为我换了几次工作,之后查税,发现整个系统就是1个身份证号3个不一样姓氏的名字,3笔不同的纳税记录。后来花了两三周时间,才把散落在三个名字里的纳税信息合并到一起了。

他在保险App上输入姓氏,系统无法识别。

关于保险,我还深有体会。因为我之前做过一次小手术,当时做理赔的时候,因为他们的系统里面也没这个字,你要确定你是你,来来回回开证明。最后我去医院开了一张有我名字的收据,寄给保险公司给办出来了。之前,我给车买保险,没办法买到我名下,(最后)是买到我妈名下的。所以实名制在生活中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

“过年老板发红包,也没法抢”

2013年我回国,应该有支付宝了,但后来它要求实名制我也用不了,就一直没用,“双11”这些东西我都参加不了。(注: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1月5日发布《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要求互联网支付账户的开立需要实行实名制。该《办法》于2016年7月1日正式生效。)

我几年前打电话给支付宝客服,今年还是去年,我发现可以用了,实名通过了,但是我绑不了银行卡,因为我银行卡(姓氏)是拼音。

微信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它没有实名认证的要求,只要你注册都能用,我记得是在2013年底微信也有支付功能了,刚开始,实名认证没有那么严,我也开通了支付功能。只要有信用卡,注册手机号,输入卡后面的三位安全码,就能绑定成功。

他的电子户口簿,姓氏显示为“?”。

但微信从今年1、2月份开始,实名认证变严格了。因为我是拼音,微信认证有问题,没有办法用任何支付功能。只要跟支付收钱相关的,我现在基本上都没什么关系。过年老板微信发红包,我也没办法抢。像这次随申码,最后也搞定了,只是沟通成本会高一点。

我觉得这个东西也不能怪某一个部门的人,我每次去跟他们说,他们都很理解、很同情,会想办法把这个字打出来,或者想另一个变通的方法把事情搞定。但那个节点把事情搞定了,可能其他各个部门的信息就对不上了。之后,又要自己一个个打通,但不一定每次打通得了。

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是,每一个字后面是有个编码的,为什么有的地方这个字能打出来,有的地方就不行?各部门之间这类信息是怎么流通的?

用了4年另一姓氏的身份证

姓氏带来的不便是随着年龄增加、互联网越来越普及,慢慢变多的。

我跟爸爸姓,这个姓主要分布在西北,陕西、甘肃。我是陕西渭南的,那边有一个西家村,我爷爷就是从这个村里边出来的,那里边人全姓这个。

上学期间就还好,这个字写错了也还好,顶多就是学校毕业证或者准考证对吧?基本上,所有省级或者国家级大考试,我的准考证姓氏都是“?”。

我记得16岁可以办身份证,可能我们那边这个姓氏的人多,身份证上这个字已经可以打出来了。

后来,我去西安上大学,需要跟着学校落集体公共户。那时候,这个字系统里打不出,我也在派出所待了老半天,人家(民警)说,那就给你换个字吧,换成了“惠”。说我姓氏的这个字应该是从“惠”字演变过来的,我就用“惠”这个身份证,这么过了4年。

他的驾驶证姓氏为“惠”字。

那时候,主要的不便在银行卡这一块,可能银行卡都不是自己的名字,要么拼音,要么换个字。考驾照也是,驾照那个地方也打不出来,我的驾照也是“惠”。之后,我大学毕业户口要落回原籍。当时我叔叔觉得不方便,已经给我堂妹改了(姓),但是我爸爸因为我是儿子,老一点人比较传统,觉得你这个祖姓一定要改回来。本来我那个字(在老家派出所)就能打出来,派出所就给我改回那个字了。

2009年我出国读书、工作了,待了4年。在国外,用拼音没有什么影响,回国后去了上海,随着互联网普及,麻烦就变多了。

现在(老家)那些人都改(姓)了。除了老人,很少有人还留这个字,都改成“惠”。

你要知道,在我爸那个年代,他们出生的时候,出生证、身份证都是手写的,那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唯一的问题就是银行卡,但是银行也可以给他改个字开卡。他们那时候移动互联网没有那么发达,(生僻字姓氏的)影响微乎其微。

这个姓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破冰方式,我就说我的姓,一点一横,下面一个思想的思。有时候,自我介绍的时候会调侃一下,就说支付宝、微信都用不了,他们就会说21世纪还有这样的人,挺有意思的。

也就是破冰,你说我生活这么不方便。

这两天报道出来之后,很多人会留言说,为什么不改姓,你改姓不就妥了吗?改姓这个问题,如果年轻的时候,比方说你上大学或者大学毕业之前,比较简单,就是改个身份证、准考证、录取通知书、毕业证,我这30多岁了,车、房、工作、税、公积金、养老基金、保险,都改起来会有很大的阻力。

包括这次随申码搞定之后,我也就没有那么想改姓了。你越大越觉得改姓成本越高。说实话,像我妹大学一毕业马上就改,那时候真的很好,对她生活没有任何影响。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本文地址:http://calerie.ziyouea.com/p/1450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凯丽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