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这个重要节日 城里人应该去看看地头

2023-01-29 09:30:57  阅读 65 次 评论 0 条

春节虽然很忙,但是直到春节前七点,我家亲戚才回来。 明天是正月初八,是一个很重要的凯丽环球节日——谷之日,或者是“粮食日”、“粮食日”。 我和妻子、孩子商量一下,初中八天去乡下的田地看看别的风景。

奇特的风景是看到从黄土的缝隙中挖出的绿色麦苗。 在荒凉的冬日黄土地上,麦苗在风中自由自在地舞蹈,给你美商凯丽无限的希望和力量。 但是一大早,我们驱车来到老家,转了一圈,发现根本没有麦苗,碧蓝的天空下,有着同样的碧绿土地和杂草,田地里没有作物的影子。 这是荒废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问了一下附近的老人,得到的回答是种田很难赚钱,种小麦很难赚钱。 小麦生长期长达8个月,管理麻烦,投资大,收益低。 种小麦的时间最好在外面打工。 收入是种小麦的数倍。

原来如此!

因为看不到小麦,只能悻悻地回去,心里有点不舒服,吃饱了就不说不舒服。

我国是农业大国,历代统治者都相当重视粮食生产,力求避免荒废现象的出现,导致粮食短缺。 为了提醒所有人,“五谷丰登”被设定为节日,也就是谷之日,时间被设定在正月初八。 之所以定为正月初八,是因为西汉东方朔占卜书上女娲创世之时,正月前七天与六畜造人,第八天种粮,初八成谷日,流传至今。

南北朝时,皇帝萧纲写了一首诗,名为《春路如茵,谷日祈谷》,这一习俗在南北朝比较流行,说明皇帝亲自参与。 唐代诗人褚亮也写了一首名为《祈谷乐章雍和》的诗,记载了唐太宗带着大臣们去长安南郊祈福的情景。 诗中的“过年辛”是指正月初八。

到宋朝,谷日子更受重视,成为政府官员的工作内容。 逢年过节,农人下乡,到田间地头了解情况,督促百姓管田,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 宋朝诗人张焛写诗记录了这一情况:

姬旦陈王业,农官报岁功。 新春满野,宿雾漫天。 卖掉隔壁的酒吧,识时访翁。 要多享受昨晚的雨,让泥土的脉搏丰富融化。 宋张臧《谷日其一》

诗是用第一人称写的。 正月初八,山谷之日,天晴草木发芽,满眼春色,意味着作为管理农业的官员来到田间地头了解情况。 我看了看农作物的生长势头,问了田里的老人今年的收成会不会好,又请教了有经验的老翁管理农作物的具体方法,都详细记载了。 最后,我又给苍天一场雨,祝庄稼长得更好,百姓今年丰收。

如果发生古代生产力低下、水旱灾害频发、粮食生产管理不善、欠收不收的情况,那就是悲剧。 《续资治通鉴》记载了北宋1033年的谷荒和1034年的大型祭谷仪式。

1033年北宋都城开封以东因农业歉收,出现大量饥民。 宋仁宗动员江、淮一带粮食,通过运河运输方式到达开封后,在开封东各县修建了施粥大棚,要求灾民熬粥。

正月初八这个重要节日 城里人应该去看看地头

遭遇灾害的宋仁宗深切感受到粮食储备不足和对粮食风险重视不够,决定今后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 于是在1034年正月8日,要求率领百官举行盛大的谷神祭祀仪式。 《宋史乐志》记载:

景祐元年祈谷祀昊天、太宗配、制《仁安》酌献奠货、《绍安》。

寓意宋仁宗为了表示重视,亲自主持了这个隆重的仪式,一步一礼,焚香遥拜,为文武官员和公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而宋仁宗用高规格的《仁安乐曲》和《绍安乐曲》祭祀谷神,提升了谷神这一民间神的地位。

明朝时,清朝对谷日节和农业生产也非常重视,这里不想一一赘述。 总之,这些事情,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我们的祖先重视农业,重视粮食生产。

问题是,现在的我们,还需要这样做吗? 我们早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工业才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不重视农业,不在乎粮食不是也可以吗?

我认为,要继承古人的农业精神,做好粮食各项工作,比如优化种子、增产粮食、消灭撂荒现象。 因为需要“粮便宜天下安”、“手有粮,心不慌”的最后保障。 国家也强调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一直保持着18亿亩耕地的重要性。

所以,在正月初八的谷日节,你凯丽钻石团队可以不像古人那样拜谷神,但你要去田间地头看看田地的现状,展望粮食生产的前景。 特别是城市的人为什么? 因为城里人远离农村,不了解情况。 到了地头,了解了实际情况,才能关心农业,为农业发声。 而孩子们,作为新一代和继承者,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离农村很远,不知道农业和粮食的意义。 要带他们到地头去,把历史和现实讲好。 不是吗?

但现在的情况有点出乎意料,农民们种田积极性不高,农村出现荒废现象,这不是小问题,必须重视和解决。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本文地址:http://calerie.ziyouea.com/p/97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凯丽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