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肺”为什么会出现? 和原始毒株和接种疫苗有关吗? 官方的应对

2022-12-28 01:17:43  阅读 89 次 评论 0 条

1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构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实施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工作重心已由“防感染”转向“健康、重症”。 实施“乙类乙管”是凯丽环球在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工作等基础上进行的防控战略调整,是实事求是、因时制宜、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积极行为,具有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确性

实施“乙类乙管”,决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注重加强服务和保障。 抓好精细医疗救治资源准备,着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全力做好老龄、儿童等重点人群防护和救治,特别是要加强老年人接种疫苗和健康管理,切实加强农村疫情防控。

国家卫健委:“乙类乙管”打的是有备之战,绝不是被动开放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表示,根据传染病特点、健康影响、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需要,将一个传染病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需要具备相关条件。 这是传染病防治法的明确要求,是依法防控的鲜明体现。

三年来,通过新冠对肺炎“乙类甲管”的严密管控,我们顶住了全球相继五场疫情的冲击,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股、三角洲变异毒株的广泛流行,大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为疫苗、药物开发应用及医疗等资源的准备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当前,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接种疫苗推广和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防控进入新阶段,防控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我们密切跟踪病毒特征,研判疫情变化,加快推进接种疫苗和药物供应,加强医疗救治和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等因素,为调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法律分类创造了条件。 因此,我们为调整“乙类乙管”而战的是有准备的战斗,绝不是被动的开放。

调整后的防控措施重点是“三重一大”

一是加强重点人群保护。 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接种疫苗率,保障充足药物供应,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健康调查,做好分类诊疗服务。

二是加强重点机构防控。 做好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医疗机构、学校、学前教育机构等人群聚集重点机构防控工作,加强疫情期间人员健康监测,及时对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实行封闭管理,严防机构内聚集疫情。

三是做好重点行业防控工作。 对维持社会基本运行的公安、交通、物流、水电采暖保证等行业,加强职工个人防护和工作环境通风消毒,建立人员轮换安置制度。

四是动态开展大型密闭场所防控和大型活动管理。 加强疫情动态监测和应对,在疫情严重时,对人员容量大、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场站、商超、娱乐休闲场所、交通运输工具等,采取减少短期需要人群聚集和人员流动等措施,举办大型活动

另外,提倡坚持个人防护措施。 健康中国行动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乙类乙管”后,也要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使用一次性筷子等良好卫生习惯,及时完成全程接种疫苗和加强免疫接种。

白肺与原始毒株和接种疫苗无关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目前出现的白肺与原始毒株或接种疫苗无关,目前流行的仍然是奥密克戎。 只是肺部发炎,并不意味着它被称为白肺。 实际上,白肺是比较严重的肺炎症状,一般在肺部炎症中渗出较多,也就是白影响区面积达到70%~80%时才称为白肺。 白肺出现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

部分地区病例激增

如何满足救治的需要?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二级及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应该全部设置、全部开设。 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应设立发热门诊或发热诊室。 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目前已超过1.5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或发热留诊间已超过3.5万,正在增加留诊间,加大医务人员力量,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诊疗需求。

在重症患者救治这方面,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

第一是扩大全国重症医疗资源,全国各地也将按照我们的要求扩大改造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同时增加二级医疗机构重症资源,重点扩大三级医院重症医疗资源,包括床位、设备、人员培训。

二是关口前移,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合并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按照他美商凯丽们的健康风险等级实行分级健康管理。 这项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在进行中。

第三,我们要求三级医院发挥重症救治得来速保障作用,同时要求医疗机构拓展急诊诊疗能力,拓展医院床位治疗能力。

第四,我们强烈建议或呼吁老年人加强接种疫苗,预防和减少重症和病死的发生。

如何有效地集中资源

重症患者的救治呢?

截至12月25日,全国重症医学床位18.1万张,即每10万人拥有12.8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重症医学床位13.34万张,可转换ICU床位10.48万张。 2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症床位使用率平均在50%左右浮动。 全国重症床资源总体充足

。当然,目前正在经历重症救治高峰的省份,重症床位的资源已经接近临界值,需要进一步来扩充重症床位的资源,或者是加快重症床位的周转。

重症抢救的设备这方面,截止到12月25日,我们共有血液透析单元16.7万个,床旁血滤机也就是CRRT是2.4万台,体外膜肺氧合机就是大家知道的ECMO是2600余台,有创呼吸机是13.1万台,无创呼吸机是15.7万台,监护仪是109万台,高流量吸氧仪是5.8万台。

目前来看,全国总体床位资源和设备资源是能够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我们也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继续加大监测,同时我们也要求在国家的区域之间建立区域协同支援制度,根据每个地方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及时统筹调配全国重症资源加强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

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在防控措施方面有什么不同?

一是在传染源发现方面,“乙类甲管”时,主要通过风险职业人群“应检尽检”、风险区域全员核酸筛查等方式发现感染者。实施“乙类乙管”后,主要通过医疗机构就诊、居民自我健康监测、重点人群检测等方式发现感染者。各地要保证社区保留足够数量的便民核酸检测点,保证零售药店、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充足供应抗原检测试剂,有效满足居民检测需求。二是在传染源管理方面,“乙类甲管”时,对发现的感染者和未排除的疑似病例实行隔离治疗措施,同时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隔离观察。实施“乙类乙管”以后,对于发现的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可自愿选择居家健康管理,对于不具备居家条件或不想居家、担心传染家人的居民也可选择前往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各地也为自愿集中隔离者提供类似“健康之家”等隔离服务。三是在社会面防控方面,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社会面防控措施将更多集中在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取消或减少对其他Calerie场所机构和人员活动的限制,尽量减少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比如除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特殊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对跨区域人员开展落地检、不再对外溢风险人员开展跨区域协查;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不再采取高风险区“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相应的风险区域管控措施。四是在国境卫生检疫方面,“乙类乙管”后,对入境人员,不再实施闭环转运、集中隔离等措施,来华人员按海关要求填写健康申明卡,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的人员可直接进入社会面。对入境物品不再采取预防性消毒,对进口冷链食品不再进行抽样检测。

还会每日发布疫情数据吗?

和“乙类甲管”时有什么不同?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殷文武介绍,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之后,疾病监测报告及对外发布也将进行调整:一是调整公布的内容,要公布现有住院病例数、现有重症,包括危重症以及累计死亡病例数。删除既往密切接触者的报告情况。不再区分本土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

二是对公布的频次做调整,我们将根据疫情的情况作动态的调整,最终回归到乙类传染病每月公布一次。

三是公布平台由中国疾控中心在中心网站定期公布。监测内容上,由传染病网络直报病例报告为主,调整为病例报告、核酸和抗原检测、哨点医院监测以及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监测,特别是病毒株变异情况等综合监测。

如何防范调整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一是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接种。

二是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包括中药、西药以及相关的医疗设备等,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的用药需求。

三是通过在线健康咨询、科普等,鼓励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优先选择居家隔离照护。对老年人等重症高风险人群,要摸清底数、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健康管理,提供转运、住院等绿色通道,确保应治尽治、应收尽收。

四是完善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机制,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基层诊疗能力建设,统筹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尽最大可能不影响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

五是做好风险沟通,面向公众加强宣传倡导。围绕健康监测、个人防护、居家合理用药、垃圾弃置等方面给出建议,帮助公众了解如何科学合理用药、何时就医以及去哪里就医等具体问题,促成公众理性应对新冠疫情,避免恐慌。

六是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和维持社会经济日常运行的工作人员。

七是加强病毒变异情况的监测,加强疾病严重性、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尽量避免发生医疗资源挤兑。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各部门平稳有序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根据《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有关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检测方案》《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指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个人防护指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培训方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检测方案》提到,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疫情流行期间,核酸检测应以“单采单检”为主。

《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指引》提到,重点行业阳性人员原则上不提倡带病工作;如必须到岗,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他人接触。疫情流行严重时,采取错时上下班、减少人员聚集,减少线下会议频次、降低线下会议人数,取消堂食、错峰取餐等减少人群聚集的措施,压低流行强度。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乙类乙管”检测方案

为指导各地科学合理做好新冠病毒检测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原则

(一)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

(二)对不同群体分类采取抗原和核酸检测策略,及时发现重症高风险人群中的感染者。

(三)疫情流行期间,核酸检测应以“单采单检”为主。

二、检测对象

(一)有症状的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收治的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的就诊患者及重症高风险住院患者。

(二)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工作人员、被照护人员和进入场所的外来人员。

(三)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3岁及以下婴幼儿和伤残人士等人群。

(四)重点机构、重点行业和重点场所的工作人员。

(五)有检测需求的普通社区居民。

三、重点机构人员检测

(一)医疗机构。

对医疗机构收治的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的就诊患者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病情进行相应治疗。

对重症高风险住院患者、有症状的医务人员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发现和管理感染者,强化感染者的个人防护措施,降低疫情在医疗机构内传播风险,保护住院患者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二)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

疫情流行期间,场所内工作人员每周开展2次全员核酸检测,被照护人员每周开展2次抗原或核酸检测。

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者,应及时进行1次抗原或核酸检测。

如场所内出现1例感染者,应及时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后续根据检测结果和风险评估情况,确定检测频次。

外来人员进入该类场所,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现场开展抗原检测。

(三)其他重点机构、重点行业和重点场所。

大型企业、工地等人员聚集的重点机构,重点党政机关和重点行业,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的工作人员,加强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可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如检测结果阳性,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根据病情情况,及时就诊。

四、社区居民检测

(一)65岁及以上老年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的社区居民、3岁及以下婴幼儿等人群,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后需开展抗原检测,或前往社区设置的便民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如同住人员出现感染者,其他人员可连续3天每日开展抗原检测。

(二)其他居民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后,可根据需要自行进行抗原检测,或前往社区设置的便民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

五、检测服务保障

(一)根据检测需求量,在社区设置足够的便民核酸检测点,满足社区居民“愿检尽检”的需求。

(二)做好零售药店、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抗原检测试剂供应,满足公众自行检测需求。

(三)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具备条件的,经卫生和疾控部门培训指导后,自行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和抗原检测;不具备条件的,由核酸采样机构派员上门规范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减少人员外出核酸检测感染风险。

六、信息报告与质量控制

以地市为单位,每日报告辖区内当日完成核酸检测人数和检测阳性人数,动态监测疫情发展态势。

各地要严格核酸检测机构准入制度,开展全流程监管,加强实验室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定期在行业内公布室间质评结果,督促发生问题的实验室及时整改。做好抗原检测的宣传和培训,使社会公众掌握抗原检测的特性、基本要求及操作流程,确保检测规范。核酸检测要求参照有关技术方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乙类乙管”个人防护指南

一、个人日常防疫行为准则

1.提前接种疫苗,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

2.保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多喝水、健康饮食、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

3.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4.出差或旅行前,关注目的地疫情流行情况,做好出行计划。

5.乘坐飞机、高铁、火车、空调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口罩,随时手卫生。

二、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防疫行为准则

6.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降低重症发生风险。

7.在疫情流行期间,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和伤残人士等人群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确需前往应全程佩戴口罩。

8.在疫情流行期间,不建议老年人、孕妇、儿童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进行长途旅行。

9.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等人群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及时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

10.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等人群应根据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注意药品适用人群范围和多种药品合并使用禁忌,患者本人或监护人要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必要时及时就诊。

“白肺”为什么会出现? 和原始毒株和接种疫苗有关吗? 官方的应对

三、感染者防疫行为准则

11.感染者居家期间,尽可能待在通风较好、相对独立的房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如条件允许使用单独的卫生间。避免与同住人员共用餐具、毛巾、床上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

12.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如需外出,应全程佩戴N95或KN95口罩。

13.感染者根据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尤其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和伤残人士等特殊人群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必要时及时就诊。

14.陪护人员尽量固定,首选身体健康,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及加强接种的人员。

15.做好居室台面、门把手、电灯开关等接触频繁部位及浴室、卫生间等共用区域的清洁和消毒。使用常规家用清洁产品并按说明使用,注意清洁剂和消毒剂的安全存放。

本文地址:http://calerie.ziyouea.com/p/561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凯丽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