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率近9成 顺利度过疫情高峰; XBB在国内会大流行吗? 专家的最新判决!

2023-01-09 17:06:49  阅读 69 次 评论 0 条

继续看疫情的Calerie最新消息吧。

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率近九成

1月9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河南省统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理新闻发布会。 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院全程介绍,从社区监测数据看,截至2023年1月6日,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率为89.0%,其中城市为89.1%,农村为88.9%,现阶段流行毒株仍为奥密克戎卡介苗

从发热门诊数据来看,2022年12月19日就诊人数达到高峰,此后持续下降趋势。 综合研判,我美商凯丽省已顺利度过疫情高峰,实现平稳有序转变。 预计到本月底,每日新增感染者数将保持在较低水平。

现阶段XBB不会引起本土的大流行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表示,从2022年8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监测来看,XBB在我国没有传播的优势。

河南省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率近9成 顺利度过疫情高峰; XBB在国内会大流行吗? 专家的最新判决!

我国人群对BA.5.2、BF.7、XBB普遍易感,从本轮疫情发生初期,BA.5.2和BF.7在许多省份已存在本土感染病例,这也是后续全国流行的BA.5.2和BF.7具有绝对优势现阶段XBB不会引起本土的大规模流行。

乙类乙管后如何度过健康过大年

今年春节是实施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春节。 普通人是怎么变老的呢? 有关专家表示,公众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维护安全社交距离等。 避免举办和参加大型家庭聚会活动,减少家庭聚餐聚会人数,缩短聚餐时间,尤其是老年人。

张文宏:“‘乙类乙管’为地方性流行做准备”

2023年1月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如何理解这一变化,接下来如何应对挑战?

当天,“鸟瞰未来”2023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在线举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演讲中表示,当前,中国疫情正由大流行向地方性流行转变,必须通过加强基层卫生资源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健康挑战

"《乙类乙管》为地方性流行做准备.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进入“乙类乙管”意味着什么? 甲类、乙类的区别是什么? 流行病暴发会经历什么样的过程?

张文宏解释说,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和已经消灭的天花。 降级前的新冠是乙类传染病,但已纳入甲类管理。 其他凯丽环球乙类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麻疹、登革热、肺结核等广为人知,但这些传染病对人们的影响似乎并不大,它们已经达到较低的流行水平,被称为“地方性流行”。 也就是说,它们的致病性、发病率、死亡率是全人类社会都能接受的程度,有时远远低于肿瘤、心血管病等。

历史上,每一种传染病都有一个由暴发逐渐进入地方性流行的过程,即人类与自然界达到某种平衡,这种平衡以总体发病率进入相对较低水平为标志。

以急性传染病代表——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为例,当时发生了5000万至1亿人的死亡。 流感在三年内引起两波全球大流行后,逐渐进入地方性流行阶段。

进入地方性流行阶段后,流感从未停止过变异,一般有两种变异方式,大变异以转基因为主要变异方式,小变异是流感抗原漂移,在人类社会中形成季节性或地方性流行。 每一次小变异都会使人类上次形成的群体免疫发生部分逃逸,每一次部分逃逸都会引起小流行,每一次大变异都会引起大流行。

例如血吸虫病,是长江三角洲非常流行、发病率很高的一种传染病,最终也纳入乙类传染病。 通过大量动员社区医生和村医,用医疗力量下沉基层救治患者,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血吸虫病已经消灭。

张文宏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度远远超过2009年的流感、2003年的非典。 前期,由于我国对新冠实施了有效管理,我国进入大流行,地方性流行的时间节点落后于其他国家。

“中国目前正处于大流行高峰,一些地方高峰刚刚过去,一些地方高峰刚刚到来,最终将进入地方性流行。 宣布新冠进入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是为地方性流行做准备,也将逐步降低该传染病流行率。 ”他说。

比较美国和新加坡的数据,在美国65岁以上的人中,奥密克戎死亡人数高于三角洲。 在新加坡,新冠的死亡人数在三角洲变异毒株后逐浪减少,即使奥密克戎感染人数多,死亡人数也不高。

张文宏认为,面对奥密克戎,新加坡的疫情防控远胜于美国。 由于新加坡大多数老年人在三角洲变异毒株流行期间完成了三针接种疫苗,奥密克戎至新加坡的死亡率达到非常低的水平,注射疫苗的人只有0.02%死亡,超额死亡率接近零。 “这意味着对于大规模的传染病,在医疗管理、医疗资源分布方面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

加强基础卫生资源投入

最近,张文宏为什么经常出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张文宏表示,上海132名市级专家赴16个区进行下沉指导,最终目标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 “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各个社区都很忙碌。 是在社区迅速建立医疗诊疗体系,使资源能够到达现场。 ”

他强调社区治疗要抓住“黄金72小时”。 老年人感染新冠易引起肺炎,基础性疾病恶化,重症或死亡病例均延误初始72小时,在家延误或发生

社区没有得到规范化治疗,或者没有正确的治疗方案,或是一些药物没能够抵达基层。

早期,不仅要对病人进行营养与退热的对症支持,还要进行氧饱和度的监测,对发生重症倾向的病人迅速干预。还要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这涉及药物能否及时抵达基层。

对于快速进展到肺炎或重症的病人,早期的激素使用非常关键。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走路有点喘,都是使用抗炎症治疗的最好时间节点。如果等大医院排队数小时拍CT,看到有肺炎再用药,可能最佳的时间已经过了。

“新冠乙类管理意味着感染人数会大幅度增加,如果医疗力量全部放在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就无法在早期实施对全人群的优化治疗,而如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得到初步处理,人们拥到二级、三级医院势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挤兑。”张文宏说。

上海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包括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做哪些工作、资源如何下沉、合理的规范化的治疗应该怎么做。他认为,这样一套方案将来同样适用于流行病或慢性病管理,包括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症、脑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的早期干预。

他举例道,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最终的结局是肝癌。在一些发达国家与地区,肝癌的5年生存期是70-80%,中国还不到50%。主要原因不是中国的医生水平不行,而是对疾病的筛选、监测没有抵达早期,一旦发病已经是肝癌晚期,生存率就非常低。

面对大规模传染病,他认为,医疗的服务对象必须从个体跨越到人群,从给一个人看病到为所有的人群服务,“这不局限于要求医生有为个人看病的能力,而是对整个医疗管理、医疗资源的重新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只有疾病防控或治疗向前端转移,才有可能战胜大规模疾病的冲击。

演讲最后,他指出,大流行的管控就是在不确定的疫情中不断追求确定性的过程,“未来有可能继续出现数波像新冠一样的流行病,什么时间来到不清楚,但应对这样的流行病必须有一个确定性的应对流程”。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本文地址:http://calerie.ziyouea.com/p/73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凯丽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