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 2月初可能会遇到疫情拐点

2023-01-21 17:10:36  阅读 78 次 评论 0 条

在1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通报,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死于院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病例超过59000例。 虽然全国发热门诊、急救高峰已过,但目前医院重症患者仍居前列。

与此同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构新闻发布会信息显示,从去年10月至今,国内累计报告XBB本土病例16例,从输入风险来看,未来XBB及其分支与本土相关病例风险较大。 从1月7日开始的美商凯丽40天内,有20亿多人参加的春运移动也开始了。 这是近三年来春运期间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这不是会引起新的感染高峰吗? 今后国内是否会出现新的变异毒株,新冠的大流行什么时候结束? 围绕相关问题,日前,中科院院士、中疾控原主任高福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专访。

第二波峰会出现在偏远的农村地区

中国新闻周刊:春运期间会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出现新的感染高峰?

高福:以北京、河南、江苏、安徽为代表的省市已过城市感染高峰。 在北京,最近去医院还很拥挤,但就诊患者数量与该新冠灾祸初期相比有所减少。 部分县和农村地区也度过了感染的高峰。

目前国内主要流行的病毒株是BF.7和BA5.2的两个分支,如果已经有感染率较高的地区,人短时间内重复感染的概率很低。

但尚未进入感染高峰的地区,如部分偏远农村地区,由于春节期间人们返乡,可能会出现感染高峰。 这种感染不会高于防疫政策调整后的第一波高峰。 但新的感染高峰很可能出现在医生和药物短缺、国内剩余不到10%未完成全程接种疫苗的地方,因为这些地区会发生医疗挤兑,呼吁将最重要的医疗资源留给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高危人群。

2022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发热门诊,患者排队就诊。 图/视觉中国

中国新闻周刊:这场像农村一样的感染峰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高福:我凯丽环球想会持续到3月。 春节期间,现在呼吁很多,大家可能还有点注意。 春节过后,当大家放松防控意识时,2月至3月,可能又会出现一个小的感染高峰。

中国新闻周刊:春节期间我Calerie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控制高峰? 很多重症高峰什么时候见拐点?

高福:还没有打强化针,也没有经历过感染的人,请尽快打疫苗。 非药物干预措施应当戴口罩、勤洗手、少聚会,并坚持。 春节探亲途中,要尽量戴N95。 有条件的地方,尽量准备抗病毒药物。

高福: 2月初可能会遇到疫情拐点

关于此次疫情的重症高峰,人们普遍认为春节前后会出现拐点。 但由于目前有综合干预措施,较高峰感染再晚20天~1个月,很可能在2月初之前见到拐点。

不排除出现致病性更强毒株的可能性

中国新闻周刊:自去年10月至今,国内累计报告XBB本土病例16例,均为XBB.1的进化分支。 迄今为止,未发现XBB.1.5的本土病例。 XBB会在国内引起新的感染高峰吗?

高福:在美国,XBB的一个分支XBB1.5成为流行占有率增大的毒株。 XBB.1.5有明显的免疫逃逸,几乎相当于一种全新的病毒。 3、4月份,如果XBB在国内最终流行,从疫苗和免疫的角度看,大家可能会再次感染。 但目前的疫苗感染XBB后,可为防止重症、死亡提供一定的基础保护。

XBB进入国内后,如果现在流行的BA.5、BF.7能为XBB提供一些交叉保护,XBB可能就起不来了。 不排除那个可能性。

不同亚种的病毒也竞相寻求生存。 国外BQ.1是目前主流毒株,未来国内主要流行株是XBB还是BQ.1尚不确定。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中国和世界其他很多国家的基础免疫水平不同。 国外经历过三角洲、奥密克戎BA.1、BA.2、BA.5等多次自然感染,不少人第四次打了奥密克戎毒株新冠疫苗。 相比之下,中国从来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自然感染,毒株在国内的流行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五六月份,中国很可能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流行同一种毒株。

中国新闻周刊:应该如何科学地看待新冠二次感染?

高福:人类的接种疫苗,其实是被迫病毒变异的。 一方面,接种疫苗后可以避免很多死亡,另一方面,由于疫苗形成了免疫屏障,病毒会逃逸,容易出现新的毒株。

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XBB和2020年初发现的原型毒株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毒株。 从免疫的观点来看,奥密克戎的BA.1亚型和今天的XBB也有很大的不同。

就新型冠状病毒而言,目前至少可分为3种血清型,早期原型毒株和三角洲1种,可在它们之间提供交叉保护。 奥密克戎早期亚型1种,XBB种。 二次感染实质上是指不同亚种间的交叉保护较弱。

中国新闻周刊:在国内相继出现感染的情况下,会不会出现新的变异毒株? 未来新型冠状病毒变异的趋势会怎么样呢? 例如,致病力、传播力会如何变化呢?

高福:持续免疫逃逸是趋势。 例如,与XBB.1.5相比,由于受体结合域(RBD )中只有一个重要氨基酸发生了变化,世界上现有的疫苗几乎完全失效。

理论上,在病毒和人类的关系中,病毒的毒力会越来越弱。 从早期原型毒株到今天的XBB,病毒传播力有所增强,但致病性明显降低。 去年10月,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科学家发表了将奥密克戎毒株的一部分基因插入原型毒的研究成果

株中,进行重组。研究发现,用新重组的病毒感染小鼠,致死率为80%,用原型毒株感染小鼠,致死率为100%。这说明在动物实验中,新冠病毒致病性是下降的。也就是说,就新冠病毒内部进化而言,出现毒力更强的毒株可能性很小。

但是,如果从动物中再溢出一个全新的冠状病毒,再传到人类,我们专业人士认为这种情况随时可能出现,那就可能出现毒力更强的毒株。而且,冠状病毒很容易重组,比如说,XBB就由BA.2两个分支重组而成,毒力较弱。但如果不同冠状病毒重组,有可能出现毒力更强、全新的病毒。

中国的免疫情况和其他国家不同,新冠病毒或出现和在其他国家不一样的突变。从科学角度来讲,我们希望和世界的免疫程度同步。我们要密切监测病毒变异,进行测序,做到数据公开。另外,各级疾控系统和医疗机构的数据也要更好协同、整合起来。我希望建立全国的冠状病毒监测中心,再和全世界一盘棋,共同把病毒监测好,继续提高监测的覆盖率。

中国新闻周刊:关于新冠病毒的致病性,怎样让公众有更科学的认知,此前民众热议无症状比例很少,发生肺炎的比例也并不低?

高福:首先,奥密克戎毒力下降,但还没有下降到可以将其当成疫苗来看。奥密克戎终究还是新冠病毒,狼还是要吃羊的,脆弱、高危人群还要出现重症,甚至死亡。

因此,既不能有“恐冠症”,也不能有“轻冠症”。对当下中国内地来说,重症和死亡率数据,最具参考性的,是去年香港第五波疫情初期的现实情况。

中国新闻周刊:除新冠病毒外,迄今为止,包括MERS、SARS在内,共有6种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和其他几种冠状病毒的主要差异在哪?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已和新冠病毒打了三年交道,还有哪些仍是未知的?

高福:之前的冠状病毒变异,没有新冠这么快。从免疫逃逸的角度,新冠病毒越来越趋向于流感病毒,但进化速率还没有超过流感。而且,新冠病毒变异过程中,突变的往往都是关键位点。

关于新冠病毒,还有太多无法回答的科学问题,比如说,它和SARS病毒有着相同的受体结合域,但为什么不会像SARS病毒那样在人群中消失,新冠病毒到底是哪里来的,为什么免疫逃逸这么厉害,这都要科学家们继续探索。

抗病毒药物使用要讲究时空观

中国新闻周刊:应对新冠的重要武器之一就是疫苗,未来对于已经感染过的普通人群,还有没有必要打第四针?

高福:面对新冠病毒,出现突破性感染很常见,但打疫苗,确实也能起作用。因此,无论对于老年人还是年轻人,自然感染后依然有必要接种加强针。

但感染后不应立即接种疫苗,因为自然感染后,体内有抗体,立即接种会将抗体中和掉。接种疫苗是为了激活抗体,间隔最好在3~6个月后,因为3~6个月后,体内抗体滴度会衰减到最低限度。

中国新闻周刊:从更长期来看,如果未来新冠成为地方性流行病,针对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策略是怎样的?

高福:根据目前的判断,因为抗体每半年衰减到最低点,此时约等于没打疫苗,而这一病毒又主要针对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因此,老年人最好每半年接种一次疫苗。

我再次呼吁,新冠疫苗应学习流感疫苗的批签发,只要是同一公司、同一技术路线,只是更换了毒株或者基因序列的情况下,就无需再做全流程的临床试验,最多只需做I期临床,然后尽快批准使用。

现在我们还无法判断,未来新冠病毒最终走向何方,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很可能像接种流感疫苗一样,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一次,新冠疫苗也要每半年打一次。对年轻人来说,当病毒致病性不断减弱,就不需要一直接种。

中国新闻周刊:就新冠救治来说,如何才能尽可能减少医疗挤兑?抗病毒药物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使用?

高福:分层、分类、分级,这应该是整个医改的方向。要利用这次机会改变观念,尽可能将轻症病人放在社区管理,通过这样的分级诊疗,挽救更多生命。

另外,我也要呼吁,中国要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关于抗病毒药物、疫苗,我们也要共享世界成果、世界智慧。

以Paxlovid、默沙东莫诺拉韦为代表的抗病毒药物,能够在使用早期消灭新冠病毒。抗病毒药物的使用要有时空观,对于不同人群、在不同发病时期,应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当感染新冠后期,出现白肺,肺部有大量渗出物、严重炎症,体内不再有病毒时,抗病毒药物就不再管用,这时应针对性使用托珠单抗等药物。

今年夏秋或宣布大流行结束

中国新闻周刊:世界卫生组织拟于1月27日召开会议,决定新冠疫情是否仍为全球紧急事件。此前,世卫组织表态称,有望在2023年某个时候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全球卫生紧急事件。从科学角度来看,何种条件下,我们能终结全球新冠大流行?

高福:终结新冠大流行,有两个词很关键,一个是包容(tolerance),一个是韧性(resilience)。从新冠疫情刚开始不久,我们就在讨论这两个词。前者指的是人类到底能忍受多少,后者指人类的灵活性有多少,即动态调整防疫措施。当人类可以包容病毒的存在,有一定韧性,能正常生活,与其同存,就可以宣布大流行结束。当新冠只在有的地区流行,就成为一种地方性流行病。

到夏天或者秋天,有可能世卫组织会宣布大流行结束。但这也不意味着新冠造成的死亡人数会低至流感,因为其感染基数太大。至于何时能和流感一样,不好预测。

中国新闻周刊:你也提到,未来不排除一种新的冠状病毒,会不请自来。结合近三年中国抗疫经验,能否谈谈在下一次大流行到来前或刚到来时,我们该做哪些准备,才能有更及时有效应对?

高福:我提倡“壹健康(OneHealth)”,人类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在此基础上,要共享数据、共享资源。病毒没有护照,病毒不申请签证,从公共卫生和人类共同健康角度来说,要全球一盘棋。

在具体应对措施上,早期检测(earlydetection)和日常监测(routinesurveillance)都非常重要,同时要加大相关基础研究的投入。疾控系统应更多依靠专业力量,减少行政干预。要加强疾控系统对相关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比如对呼吸道相关疾病的监测,要加强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全国流感样监测网络、全国急性呼吸感染监测网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的建设等。

(杜玮霍思伊)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本文地址:http://calerie.ziyouea.com/p/893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凯丽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